打造“枫桥式人民法庭”丨在千年古镇,守一颗“金果子”丰收
山水聚秀 金果飘香
静以昌德 远而化成
杭州市临安区昌化镇身处浙西边陲,自唐建县经有1300多年历史,是中国山核桃之乡、浙西生态品质新城。
杭州市临安区人民法院昌化人民法庭便坐落于此,辖5镇79村,60余年薪火相传,于唐昌古镇之中守“金果”丰收,护邻里乡情。
近年来,昌化法庭多手段促进矛盾纠纷源头化解,结出了诉源治理的“金果子”。从2018年收案703件至2021年收案348件,降幅达50.5%,诉讼案件实现连续四年下降;今年1-8月诉前化解和民事可调撤率达94.62%,息诉服判率达95.92%。先后荣获“省级五好法庭”“省级模范五好法庭”“十佳政法基层单位”等省市级荣誉。
普法护航高质量发展
山核桃一直以来都是杭州临安的一张“金名片”。每年白露到竹竿摇,山核桃林里总会发生一些“小矛盾”。老张家为采摘铺设的地网边缘延伸到了老李家的山核桃树下,各家边界如何计算?老李家的山核桃自然掉落到了老陈家的地网上,这颗“金果子”该算谁的?
为了消解这些常见纠纷,昌化法庭联合属地党委政府在采摘前进行矛盾风险排查,印制采摘风险提示单,针对采摘期间易发纠纷类型开展富有针对性、实用性的普法讲座。截至目前,已开展该类专题讲座9次,受众达500余人。
昌化风景优美历史悠久,近年来湍口温泉、风之谷、龙井峡漂流等大型旅游产品纷纷落户昌化,外溢带动山乡民宿产业蓬勃发展。
为更好服务临安西部旅游集聚区建设,昌化法庭通过走访民宿主理人,围绕产业发展“体检”、法律风险防范、提供优质服务等方面答疑解惑,为他们送上“法律大礼包”,护航辖区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数字赋能司法服务蝶变
“这些钱都是我们的血汗钱,今天终于拿回来了,谢谢法官,谢谢你们。”22位临安河桥镇的村民这天终于领到了十余年前借出的本金,总计金额达百万。
这些钱是在河桥开萤石矿的池某向村民们借的。但后来池某不仅未归还借款,人也突然“消失”。村民们因寻找无果,把矛头转向了萤石矿,严重影响了矿上的正常生产。
一边是百万本金血本无归的村民,一边是生活来源完全依靠萤石矿的百余矿工,如何妥善处理平衡两者的权益,成了棘手的难题。依托河桥镇“共享法庭”,昌化法庭法官多次对该纠纷进行线上线下的指导调解,对债权转让和追溯权等释法明理,最终合力促成“共赢”局面。
临安是“共享法庭”的发源地。昌化法庭充分发挥发源地优势,在面积达1400平方公里的辖区织密“在线诉讼网”,运用“共享法庭”智慧协同系统、人民法院在线服务等平台,将司法服务送至“昱岭关口”和“浙西之巅”,惠及当地群众1200余人次,节约在途时间近3000小时,节省成本200余万元。
巧解邻里结和睦民风
某小区业主陈某因为对业委会主任王某个人和其物业管理不满,多次在200多人的业主群里发表对王某的过激言语,被踢出了业主群。后来,两人矛盾愈演愈烈,甚至要对簿公堂。
为了让发生在邻里间的矛盾更妥善地化解在“家门口”,昌化法庭将该案件委托至昌化镇“共享法庭”进行调解。
“远亲不如近邻,左邻右舍相处摩擦与纠纷难免,但也有温馨和感动。”法官和调解员分别从法理和情理角度仔细梳理双方矛盾争议点,安抚情绪,解开彼此心结,最终双方冰释前嫌。
在法官的见证下,王先生重新邀请陈某进入业主群,陈某进群后第一时间表达了歉意。该案件的圆满解决也获得了小区其他业主的点赞。
2021年以来,昌化法庭依托“共享法庭”平台,采用多元解纷力量引进来,专业指导法官走出去的方式,深耕家事、邻里纠纷化解,诉前化解率达83%,以法治促善治,引领和谐邻里风尚。
“我们没有什么大案要案,解决的都是群众的家长里短。”昌化法庭的法官们总是这样说。
从方便群众打官司到从源头“防治未病”,昌化法庭守着树梢上的“金果子”,也守着诉源治理这一基层治理现代化的“金果子”,让这座千年古镇收获善治之果。
点个在看,鼓励一下吧~